小麦秋冬种植高产措施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0-03-04 20:18

现代小麦生产管理过程简化,重在抓好播种环节,奠定苗全苗壮的基础,对小麦丰收起着至关重要。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就是因地制宜、科学有序、高效精细地实施造墒补墒、耕作整地、种子处理、适期适量播种、播后镇压等系列技术措施,确保操作质量。

提高整地质量

近几年,小麦受旱、受冻的经验表明,播种前耕翻后或旋耕后进行耙压,或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正常,受旱、受冻偏轻;反之,旋耕后没有耙压,播种后也没有镇压,造成耕层土壤暄松,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喷发,冬季透风,根系受冷受旱,死苗较重。因此,耕后耙压和播种后镇压是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环节。

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强,地面平整状况好,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壮苗及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总的原则是以耕翻(机耕)或少免耕(旋耕)为基础,耙、耱(耢)、压、起垄、开沟、作畦等作业相结合,正确掌握宜耕、宜耙等作业时机,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做到合理耕作,保证作业质量。

一、耕翻。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粉碎的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连续多年种麦前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的15cm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应旋耕3年,耕翻1年,破除犁底层。

二、少免耕。以传统铧式犁耕翻,虽具有掩埋秸秆和有机肥料、控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每年用这种传统的耕作工序复杂,耗费能源较大,在干旱年份还会因土壤失墒较严重而影响小麦产量。由于深耕效果可以维持多年,可以不必年年深耕。为此,对于播种前的土壤耕作可以2~3年深耕一次,其他年份采用“少免耕”,包括旋耕或浅耕等。

三、耙耢、镇压。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旋耕面积较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造成穗数不足;还会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喷发和下扎,造成冬季黄苗死苗。

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因此,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小麦播种后应该及时镇压。

选用良种

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种植。

一、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气温条件选用冬性、半冬性或春性品种。近几年黄淮冬麦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地方半冬性品种种植的区域偏北,经常出现冬前发育过快,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的现象;北部冬麦区应选用冬性品种,有的地区选用了半冬性品种造成冬季冻害死苗,在生产中应予以重视。

二、根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在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而在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

三、根据不同耕作制度选用良种。麦棉套种,不但要求小麦品种具有适宜晚播、早熟的特点,以缩短麦棉共生期,同时要求植株具有较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等特点,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