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旨在减少耕地耕作,同时达到保水、保土、保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农业技术,同时对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临猗县部分乡镇经过五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及提高的实践,该技术已纳入2002至2005年的“丰收计划”。其主要农艺过程包括机械深松覆盖(可隔年进行)、机械浅耕整地和免耕施肥播种。
机械深松覆盖在旱地小麦机收后适时进行,旨在保水保肥。通过深松能破除坚硬的土壤犁底层,增强降雨的渗透,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保持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环境。小麦残渣覆盖地表,有助于均匀接纳降雨,减少水分蒸发,实现蓄水保墒,解决冬小麦区降雨与生长需水不同步的问题。此外,小麦残渣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
机械浅耕整地在小麦备耕期进行,以保土保墒。通过浅耕碎土、除草、匀茬和整地,达到土壤上虚下实的要求,为种子提供良好种床。采用圆盘耙等机具作业,减少对表层土壤的翻腾和破坏,有效保土保墒。
机械免耕施肥播种在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播期进行,以提高产量。使用免耕施肥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化肥深施至8-10厘米,种子深度为5-6厘米,实现化肥与种子的侧位配置,避免化肥直接接触种子造成烧苗。小麦行距宽窄结合,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倒伏风险,提高产量。沟播形式有助于集雨纳墒,聚光提温,发挥防旱御寒作用。播后碾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种子发芽出土,同时保墒防寒。
在机组优化配置方面,针对农村土地条块现状,基本机组的动力机械应选择40-48Kw的轮式拖拉机。这种拖拉机适应田间作业,能带动大型农具,回转灵活,高效完成保护性耕作任务。配套农具主要有深松机、浅耕整地机和免耕施肥播种机。深松机包括全方位深松机和凿型深松犁,前者作业深度40-50厘米,保持土层不乱,后者同样深度,实现虚实相间的土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