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护地栽培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控制作物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生长环境与条件,以减少其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达到常年多产的目的。保护地主要包括温室和塑料棚,在我国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全光温室:设备先进,可自动调温、调湿,为大型连栋式,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大庆等城市郊区。
2.玻璃温室:以玻璃为透光材料,有加温设施,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多有采用。
3.塑料温室:以无色透明塑料为透光材料,有加温设施,全国各地区皆有采用,造价比玻璃温室便宜。
4.塑料棚:透光材料为塑料薄膜,结构简单,可因地制宜建造,造价最便宜,为广大农村广泛实际用于生产的保护地。
目前我国保护地栽培的作物以蔬菜为主,如黄瓜、番茄、青椒、芹菜、四季豆、青菜、花椰菜,亦有用于栽植草莓、花卉等。保护地栽培作物较之露天栽培作物发生病虫害较多,其主要原因为光照不足,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降低;室内或棚内环境密闭,高温高湿,加之天敌减少,容易发生病虫害,通常情况下,病害多于虫害。
防治保护地的病虫害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根据病虫对作物的危害情况及特点,正确选择农药和施药方法,选择适用的机具。
1.喷雾法:在大型温室内可使用机动喷雾机,如担架式喷雾机,连接长喷雾软管及喷杆、喷头,由人工操作进行喷洒。在矮小的大棚里,只能使用人力操作的喷雾器如背负式喷雾器、压缩喷雾器、踏板式喷雾器等。
2.热烟雾法:雾滴的体积中值直径小于或等于50微米的雾流叫烟雾,部分或完全靠热能产生烟雾并进行喷施的方法叫热烟雾法。产生热烟雾的方法主要有熏烟法和热烟雾机喷烟法。
3.粉尘法:利用农药粉尘在保护地棚室空间内的飘浮及相互碰憧作用,使粉粒在空中作全方位运动而能在株冠层中很好地扩散、穿透、深入到比较隐蔽的部分,从而在作物的各个部位得到较均匀的沉积分布。
4.冷烟雾法:利用气力或机械方法在常温下产生烟雾并进行喷布的方法叫常温烟雾法,亦称冷烟雾法。动日本为解决在保护地用常规喷雾法或热烟雾法防治作物病虫害存在的问题,并为达到作业时无人操作的目的,于1975年首先开发了这项新技术。用冷烟雾法产生烟雾的机具叫常温烟雾机。
常温烟雾机的喷头呈涡流室状。机具上的空气压缩机将压缩空气自喷头的切向送进涡流室,在室内一边高速旋转一边沿轴向前进,并在涡流室前端形成真空,吸入药液,两者混合后以高速喷出喷口,形成雾化;机上轴流风机排出的气流吹送这初次形成的雾滴,使其再次雾化成更细的雾滴,有的机型还利用超声波帮助雾化。常温烟雾机的雾滴粒径一般不大于30微米,有的不大于10微米。有的机型可以自行启动和停车,并控制作业时间,以及延时送风。工作时机具放在温室外,喷管对着室内吹。喷出的烟雾弥漫整个温室,喷后2~3小时烟雾粒子基本上沉下来附着在作物上。一般在黄昏或晚上喷洒,不影响白天的田间作业。喷后关好温室密闭,到第二天早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