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替代计划经济体制,农机维修业现状如何?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应采取什么新的对策?现以四川的情况为例,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农机维修业的现状
1.农机维修业发展的可喜势头。一是发展迅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逐渐推进,四川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维修业也相应迅猛发展。到1994年末,全省共有农机维修点13987个,农机修理工72816人,分别是1984年的259.27%和165.78%;全省1994年共修理各种农机具484.55万台(件),比十年前增长2.71倍,实现农机修理修旧产值为36565万元,十年内翻了三番;目前,一个多种经济类型、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维修技术等级共同发展,遍布城镇乡村的农机维修网络已基本形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应有贡献。二是行业管理不断加强。1984年以来,通过宣传贯彻《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行政规章,农机维修行业管理逐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有力地促进了农机维修业的健康发展。
2.农机维修业发展的特点。一是个体修理点多。进入九十年代,个体修理点发展很快,平均增长率达到8.99%,个体修理点占整个修理网点总数的43.66%。二是小规模修理点多。在全省13897个修理点中,小规模修理点占67.90%,这些修理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修理人员和简单修理工具。三是低技术等级修理点多。随着农村中农业机械拥有量结构朝着小型化、个人经营多的方向发展,个体、小规模修理点比例的不断增大,三级及其以下的低技术等级修理点越来越多,其比例高达90%。四是修理工异地从业者多。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民外出打工的有增无减。为了便于在外谋职,不少青年农民外出前在当地主动申请接受培训考核,在取得修理工技术合格证书后,再持证外出打工,特别是近几年,该特点尤为突出。
3.农机维修行业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一是农机维修网点整体技术素质下降。在现有维修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改造资金或基于机会成本的考虑,很多维修点无专门修理设备,或设备陈旧简陋不能达标,有的无必要的修理场地,有的甚至就在路边屋前摆摊设点,有的缺乏修理技术人员。总之,整体技术素质相对下降。二是修理质量不高。由于修理点技术条件差,特别是那些无任何证照的被人们称为"修理黑店"的存在,使得修理质量无根本保障,因修理质量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三是维修行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修理点量大面广,管理力量不足,不少地方存在管理上的"死角";管理手段严重缺乏,制约着维修行业管理向纵深发展;部门间管理职权界定不明确,交叉管理现象严重,部门扯皮时有发生;持证异地从业的修理人员不断增多,给日常管理带来困难。
二、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快农机维修行业管理法规建设的步伐,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为依靠法制和行政两种手段相结合。近十年来,农机维修行业主管部门在对维修业实施管理中,作了大量的艰苦工作,为农机维修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已日益显得权威性不够和管理力度差。因此,应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维修行业管理经验基础上,除对现有行政规章加以补充完善外,要加快农机维修行业管理法规建设的步伐,把行业管理中涉及的重大政策问题以法律形式给以明确,使维修行业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尽快实现由单纯行政手段管理向法制管理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转变,做到依法管理。
2.加强农机维修技术监督工作,变注重维修网点量的增加为注重其质的提高。一是严格审验网点。除对新开业的维修点进行技术审定外,要认真搞好对现有维修点一年一度的技术审验,促进其技术素质的提高。对年审不合格的,该降级的要降级,该停业整改的要令其停业整改,该收缴技术合格证书的要坚决收缴,决不姑息。二是要搞好农机修理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对修理工培训考核要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教材、试题及答案标准、考试时间等方面的统一,不要各行其是,应创造条件,逐步做到录制全国统一的电教录相带,以提高教学质量;要设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基地,并对其教学条件和承担培训任务的师资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以保证培训质量;要利用多种媒介宣传农机维护和保养知识,做到农机维修基础常识的普及;对重要农业机械的操作者,应在操作前组织技术培训,使其能正确操作和维护;对持证异地从业的修理工,应建立在从业地农机维修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制度,由从业地农机维修行业主管部门纳入日常管理。三是强化农机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督管理。由于维修方式已转变为以换件修理为主,因此,修理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配件质量的优劣。强化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督管理,关键是要从生产企业堵住假冒伪劣产品的"源头",对重要零配件实行质量认证制度或试销质量保证制度;重点是要从经菹企业截断假冒伪劣产品的"通道",严禁其上柜销售,损害购买者利益;具体措施是要开展经常性的农机零配件抽检工作,并尽快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搞好农机维修质量监督队伍建设。从不包括基层农机站在内的各级农机维修行业管理部门挑选各方面素质都比较好的管理人员,通过培训考核,将合格者聘为维修质量监督员,负责其所在地区的维修质量日常监督管理。
3.强化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的咨询、服务职能,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联系。维修点和维修工人在经营活动中需要咨询、服务的内容很多,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咨询、服务的主要方面有有关政策法规、疑难故障修理技术、新技术和新工艺运用、改善修理点内部管理及其组织修理点间的技术经验交流等;再是对重要农业机械修理,组织制订全国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和维修结算定额,使维修网点在从事维修经营活动中,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可执行,对修理项目所需工时、材料和机械费用等有较为权威的结算依据可参考。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应作相应的调整和转移,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机维修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农村经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