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工艺路线
(1)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装置收获—放水泡田—灭茬旋耕作业—埋茬起浆作业—沉淀—机插秧。
(2)联合收割机收获—人工把秸秆抛撒均匀—放水泡田—灭茬旋耕作业—埋茬起浆作业—沉淀—机插秧。
2、麦田农艺措施
(1)收获。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割茬高度在30cm左右。不带秸秆粉碎装置的收割机作业完成后,由人工将秸秆均匀抛撒于地表。值得注意的是,收割留茬不是越低越好,因为根茬越低,田面留草量越多,预埋性越差;根茬越高,田面留草量越少,预埋性越好。
(2)施肥。施肥方面,由于作物秸秆的碳氮比值较大,微生物在分解秸秆时,需要吸收一定的氮营养,造成与作物争氮现象。因此,首次秸秆还田的田块要增施10~15kg氮肥来补充氮,而连续的秸秆还田可使秸秆腐化产生的氮建立活跃的氮库,在降低肥料使用量的条件下,具有获得理想产量的潜力。
(3)放水泡田。在施好基肥后,立即放水泡田,浸泡时间以泡软秸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准。秸秆一般在放水浸泡12h后基本软化,软化后的秸秆易于和泥浆搅拌均匀,浸足水分软化后的秸秆一般不会直立于田间或漂浮于水面。土壤耕作层泡透的时间视土壤物理性状而定,土壤疏松、团粒结构好、透水性强的土壤易于泡透,土壤板结、团粒结构差、透水性弱的土壤难于泡透。一般砂壤土浸泡24h左右,黏士田块浸泡36~48h左右,即在还田作业前1~2天上水泡田。若浸泡时间过短,则耕作层泡不透,作业时土壤起浆度低,秸秆和泥浆不能充分混合,从而使田面平整度降低;若浸泡时间过长,则会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埋草和起浆。要严格控制水层,以还田作业时水层田面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作业不起浪为准,水深1~3cm。若水层过深,浮草增多,则作业时水浪冲击过强,影响秸秆掩埋效果,使耕整平整度降低;若水层过浅,则土壤耕作层泡不透,秸秆泡不软,作业后田面不平整、不起浆。
(4)还田作业。选择40.44kW以上的拖拉机及与之配套的旋耕机、埋茬起浆机。机具作业方法,第1步是采用拖拉机悬挂旋耕机进行旋耕整地作业,使秸秆与土壤进行初步搅拌,并起到耕整田地的作用;第2步是使用拖拉机悬挂埋茬起浆机进行作业,将秸秆85%以上埋入泥浆下面,使田块达到机械化插秧的作业标准。使用旋耕和埋茬起浆各作业1次,比单机作业2遍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作业成本。值得注意的是,作业时,要根据拖拉机动力、还田机具配备和土壤情况确定工作挡位。据有关试验,上水后第5天,麦秆呈灰褐色,浸出水混浊,麦秆开始腐烂;第10天,田间气泡增多,水面发油花;第15天,大量起泡,臭味明显;第25天,气泡减少,水层清晰,麦秆腐烂基本结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埋在水田的麦秆在分解时会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在田管上要把废气排放掉,方法是在管水上做到干干湿湿,前水不见后水,也就是两次上水要有一定的间隔,以便气体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