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模式

发布日期:2019-04-07 02:48

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区种植制度有玉米一年一作、小麦大豆一年两作2种。

1、玉米一年一作作业环节及质量。①作物收获。在9月下旬玉米蜡黄时及时收获,一种方式是人工摘穗收获后保持玉米秸秆直立田间,另一种方式是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②秸秆粉碎。在9月下旬~10月下旬进行,由大中型拖拉机配带秸秆还田机作业。玉米成熟人工摘穗后,尽可能保证秸秆直立的情况下,用36.76千瓦以上拖拉机配套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直接粉碎还田(粉碎后,秸秆切碎长度大约8厘米),均匀覆盖。③机械深松。为打破表土下层多年不动的犁底层,对实施地块每3年进行1次深松,不翻动土壤只打破犁底层。通过深松,增加土壤的空隙,蓄水保墒,改善深层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深松的深度一般在35厘米以上。④地表处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用拖拉机配套旋耕机进行表土处理,使秸秆与表土混合。播种后秸秆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旋耕深度8厘米左右。⑤免少耕施肥播种。在4月中下旬进行,用大中小型拖拉机配带少免耕播种机作业(作业质量标准是:选用优种,包衣处理;地温10℃以上,土壤含水量13%以上;化肥选用颗粒肥料,根据示范区土肥情况,一般每亩施硝酸磷30千克、硫酸钾5千克;少免耕播种后,地表秸秆覆盖率保持在30%以上)。⑥杂草控制。播后苗前及时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喷洒1次除草剂,药剂选乙莠水悬浮乳剂,根据说明确定用量。⑦田间管理。在5月中旬,幼苗出土3~4叶时进行出苗率检查、补种。人工定苗间距约30~35厘米。6月中旬后按玉米生产情况进行除草、追肥等田间管理。

2.小麦大豆一年两作作业环节及质量。①播种小麦。播种时旋耕深度以10~12厘米为宜(由于地表残茬较多,旋耕过浅易使种子播在残茬上,不能保证播种质量;但旋耕过深,会减少地表残茬覆盖量,还会使播后土壤过于空虚,不利于小麦生长发育),播种深度以4~5厘米为宜,播深合格率要不小于80%,无漏播、重播现象,播种后地表覆盖率要大于30%。②小麦田间管理。11月10日~次年5月15日,视草情可采用2-4D丁脂除草剂控制杂草,并喷洒生物素以促进增产。③机收小麦。小麦进入成熟期,麦田呈现蜡黄色,即开始进行大面积收获作业。小麦收获基本上采用联合收获的方式进行,在6月底机收小麦时,留茬高度控制在20~25厘米左右。④秸秆处理。有的小麦秸秆量大,播种大豆时,应人工将堆集秸秆撒匀,预防秸秆堵塞,以免影响大豆播种质量。⑤播种大豆。浅旋带播种,秸秆覆盖率在35%左右,旋耕深度10厘米左右,播种深度2~3厘米,每亩播大豆8千克左右、种肥尿素15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⑥大豆田间管理。7月中旬开始进行出苗率检查、人工除草、病虫害防治、施肥、浇水等。一般除草2~3次,以人工除草为主(如果采用化学除草,则选用精克草能、盖草能10.8%乳油,1000倍液喷施,或帅虎、巨虎25%水剂1000倍液喷施,做到均匀喷洒、不重喷、不漏喷)。大豆的病虫害主要有大豆食心虫、造桥虫、豆天蛾、卷叶螟等,可用菊酯类农药,如4.5%氯氢菊酯1200~2300倍液喷施,或40%氧化乐果乳油1200~1500倍液喷施。⑦收获大豆。一般在9月底收获,机收质量要求留茬高度不大于5厘米、总损失率不大于1.5%;人工收获时,将大豆茎秆沿地表割倒成堆铺放,然后用联合收获机或地头脱粒机在田间进行机械脱粒,并将豆秆抛撒覆盖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