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获机脱粒与分离装置的调整

发布日期:2019-04-10 18:31

每年麦收期间,都有几十万台的联合收获机投入到麦收生产中。为保障麦收作业的顺利进行,确保收获质量,提高收获效率,保证安全生产,联合收获机驾驶操作人员作业前应对收获机进行必要的调整。这里介绍。

一、脱粒装置

1.结构特点

脱粒装置主要由喂入机构、滚筒、凹板等组成。脱粒装置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机器的脱粒质量、生产率和分离清选效果。

(1)纹杆式单滚筒脱粒装置。以揉搓脱粒为主,打击、挤压、梳刷为辅,大中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广泛采用纹杆式单滚筒脱粒装置,主要由纹杆滚筒和栅格式凹板组成,其结构简单,脱粒、分离、清选效果好,茎秆破碎少,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脱粒装置。

(2)钉齿式滚筒脱粒装置。以打击脱粒为主、梳刷为辅,多用于水稻的脱粒。由钉齿、齿杆、中间固定圆环、辐盘和滚筒轴等部件组成。钉齿有楔形齿、刀形齿、板齿和圆柱形齿。为保证滚筒在脱粒作业时负荷均匀,滚筒钉齿采取多头螺旋线的形式排列。

(3)全喂入双滚筒脱粒装置。第一滚筒一般为钉齿式(或板齿式)切流滚筒,既起脱粒作用也起向第二滚筒喂入的喂入轮作用,作业转速比单滚筒收获机的滚筒转速低一些(以免茎秆过碎影响清选效果)。第二滚筒为横向轴流滚筒,主要起补充脱粒和分离谷粒的作用。新疆-2型、福田谷神4LZ-2型、JL3060型等都采用这种结构。

当作物经第一滚筒脱粒后,抛向分离滚筒,分离滚筒带动脱出物由右向左运动。在分离滚筒与分离壳体的导向板和冲孔筛板的作用下,部分没脱净的谷物继续被脱粒,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籽粒从筛孔分离出去,落到分布搅龙上,茎秆在运动至分离滚筒末端后,被排出机外。

2.调整

(1)滚筒转速调整。两滚筒采用二级变速传动,一级是将中间轴带轮和轴流滚筒带轮互换,二级是更换板齿滚筒和轴流滚筒传动轴上不同齿数的链轮,达到4种板齿滚筒转速,通过二级变速实现8种转速,以满足不同产量、长势不同小麦脱粒分离要求。

(2)凹板间隙调整。轴流滚筒凹板间隙指滚筒纹杆齿面与栅格凹板出口处径向间隙。该间隙分4档,分别由栅格凹板调整手柄固定板上4个螺孔定位。调整时,松开调节手柄固定螺栓,将该手柄长孔对准所需间隙相对应螺孔,并紧固螺栓。要注意左右间隙应保持一致,其偏差值不得大于1.5mm。必要时可通过左右调节螺杆进行调整。调节手柄往前转调小,往后转调大。

调整原则:作业中确保脱粒质量,即有高的脱净率和茎草中有较少籽粒夹带为前提,优先采用较低的齿板滚筒转速、较大凹板间隙工作。

(3)筛箱调整。筛片开度:筛片开度是指鱼鳞筛片尖端至相邻一排鱼鳞筛片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上筛前段:直接落籽粒,开度过大影响清洁率,过小影响气流吹散脱出物和筛落籽粒能力,在清洁度允许的情况下,开度越大越好。下筛前段:直接落籽粒,开度过大影响清洁率,过小籽粒落不完,造成复脱器籽粒多,要求籽粒在此段全部落下。上筛后段:它与下筛前段重合,主要用于分离籽粒和杂余。让籽粒在此段全部落下,让杂余流向尾部,开度应比前段大些。下筛后段:也称杂余筛,主要用于筛落杂余,进行复脱,开度可较大。如杂余少,开度可减小,以免过多地断碎茎秆等杂物进入复脱器。调整推荐开度:上筛前段8~12mm、后段12~14mm,下筛前段10~14mm、后段16mm。

二、分离装置

1.结构特点

分离部分主要是接收在凹板上面的小麦秸秆和长茎秆,它们通过一定装置被抛送到分离部分进行分离,凹板上的小麦秸秆和长茎秆被送走后也可以防止凹板上的小麦秸秆将滚筒堵塞。分离部分主要是由逐稿器组成。逐稿器是一个由几个并排的带有大型锯齿的部件组成。其功用是一方面将脱粒部分脱出的小麦进行分离,把麦粒、短茎秆、麦壳送给清选部分清选;一方面把长茎秆排出机外。

2.调整

(1)挡帘高度与位置调整。作业中,如发现键面上脱出物层很厚时,可将键上方的挡帘提高,以免阻塞。如果脱出物在键面上输送较快,出现分离不良、夹带损失籽粒时,应将挡帘放低些,有的挡帘还可前后移动。脱出物潮湿难分离时,可适当前移挡帘,否则应后移。

(2)驱动皮带紧度的调整。作业中,经常检查调整驱动皮带的张紧度,发现有松弛打滑时,应立即调紧,确保逐稿器的正常转速。

(3)木轴承的间隙调整。逐稿器的木轴承是由两半组成,两半之间有垫片,通过增减垫片数来调整轴承的径向游动间隙,加入垫片时间隙增大,抽掉垫片时间隙减小。

(4)逐稿器长度的调整。有的联合收获机逐稿器的每个键箱的末端设有加长部分。在多杂草地块收获时,除了适当提高割茬高度外,还应把加长部分拉出来,以扩大分离面积,提高分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