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的损坏原因及解决办法

发布日期:2019-04-11 16:59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农业生产也正向着集约化和现代化前进,农业机械的广泛普及使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我国农机普及的时间相对较短,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识和使用、维护的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农业机械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操作不当、维护不及时和机械本身质量等问题,造成农业机械的故障和损坏。因此,为了预防农机损坏现象的发生,农机驾驶人员应积极了解并总结农机损坏的原因,并合理地预防、维护和维修,同时,农机专业维修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修理水平,进而保证农业机械的安全合理使用。

1农业机械的损坏原因

由于农业机械使用环境恶劣、操作不当以及维修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农业机械的损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经过对农机损坏故障的统计与整理,农机损坏的原因大体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

(1)机械零件及结构的破坏。机械零件及结构的损坏多是由于人为操作因素导致的,由于现代化的农业机械科技含量比较高,对驾驶员的操作要求也就相对严格,在农机作业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经验不足或是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麻痹大意,就可能因违规操作而导致零件或传动结构出现磨损、断裂、变形、胶合等严重的破坏性故障。当零件的尺寸或形状失去了最初设计的标准要求,农机也就无法继续完成指定的工作要求,甚至使农机因故障而缩短使用寿命。

(2)机械零件的松动或锈蚀。导致机械零件松动或锈蚀的原因主要与保养不当有关,农业机械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作业的过程中颠簸和振动都比较大,紧固类的零件很容易出现松动现象,因此,应当定期对农业机械的各个紧固件进行检查,发现松动及时拧紧。由于农机的零件多是由金属制造而成的,因此在使用和闲置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潮湿空气的影响而出现锈蚀现象,由于锈蚀的化学作用,很容易导致零件失去原有的配合关系,而这种锈蚀现象在农机闲置的不通风室内更容易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业机械的提前损坏。

(3)农业机械各机构间配合不当。农业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根据作物不同或农艺要求的不同,对农机的结构、尺寸、位置关系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场合、不同品种农作物的作业需求。但经过反复的调整与使用,很可能出现上级部件与下级部件的功能传递偏差,造成机械传动过程中结构的干涉或传动的中断,进而对传动结构造成相应的损害。同时由于农业机械长期高效率的使用,还可能因压力因素导致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增大,使传动过程出现失效。

(4)零部件的老化失效造成的损坏。农业机械的使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磨合期、平稳期和退化期,当农机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到达退化期时,多数零件均因长期使用出现老化、变质或表面脱落等现象,这是农业机械使用寿命所决定的,一旦机械使用到达退化期,通常以受交变应力的零件损坏为前提,这是由于零件衰退而出现的不可避免的损坏。

2农机损坏的解决办法

(1)提高零件损坏的检测技术。现阶段,我国农机的零件检测还处于技术较低的阶段,往往依靠观察和经验完成诊断的过程,但由于维修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基层维修机构可尝试购置红外点温仪、光纤内窥镜等新技术检测产品,辅助诊断零件的损坏情况。对于某些造价较高或起关键作用的零部件,可选择到专业维修机构做无损检测,以避免关键零部件的损坏。

(2)选择合理的零部件维修方式。除需要更换的零件外,其余的零件均可采用维修的方式加以修复。现阶段的维修技术大体分为两种,一是表面修复技术,即通过电镀、喷涂、氧化处理等方式增加零件的表面尺寸,使零件具有良好的耐磨损、耐腐蚀等机械性能,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二是零件清洁技术,即通过合理的方式取出零件表面的锈渍、油漆及其他杂物,使零件恢复污染前的工作关系或方便下一步维修使用。

(3)监督维修市场,提升维修人员素质。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对本地区的农机维修行业做规范的监管工作,督促其储备、销售和使用质量合格的优质零部件进行农机维修作业,坚决杜绝使用残次品维修农机的情况发生,同时组织农机维修人员定期参加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避免维修不当导致更大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4)重视农机保养,延长农机使用寿命。尽管农业机械使用到了退化期,利用维修继续使用的意义不大,但是通过正确的维修保养,能够很大程度延长农机的使用寿命,推迟退化期的到来。因此广大的农机使用者应当重视购机时厂家给予的使用及保养培训,做到正确使用和定期保养农机,这不仅能够延长农机的使用寿命,更能减少农机故障的发生概率,保证农机长期高效平稳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