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病害症状,水稻恶苗病的危害症状是?

发布日期:2024-08-27 19:18

水稻恶苗病病原是带菌种子和病稻草的初侵染源。在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引起苗枯,死亡后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健康苗上,引起再次侵染,在定植后可扩展到整株,造成秕谷或畸形,在颖片合缝处产生淡红色粉霉。

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水稻恶苗病应该早防治,在苗期一定控制好,病苗表现瘦高不发头。

剥开叶鞘,可见茎上有暗褐色的条斑。剖开病茎,可见内部有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以后茎秆逐渐腐朽,叶片枯死,在病死株的叶鞘和茎秆上生有淡红色或白色粉状物、后期散生或群生蓝黑色小粒(子囊壳)。

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